close

英語口譯價格翻譯社

記禪師的死懺:李元松何去?"現代禪"從!-阿張蘭石-禪師鐵船,忽見淨土,忽見故眾驚,不知鐵船沈海底;靈界圓融,身心幾?師若真懺悔,須禪淨間反覆。

儘管師在臨終前懺悔,其所言證,並沒有損師之證德,重點對了,其他的枝葉,葉有點謬誤有什麼關係呢? 師之法,就像一幅好畫,遠觀使人感觸感染震盪迴腸,久久不能自制,還在乎它有那麼一個雀斑嗎?白璧微瑕禪者本質,有話即說,知道錯了,再懺悔就是了,又不是果 地佛,那能盡知十方式界的雨滴呢?凡是有言所,都不是第一義,只是指月之指而已,故師臨終示現祖師宗風, 有跡皆掃,讓他乾淨俐落,前嫌盡釋,不留蛛絲馬跡,免的後人執之成病,何其偉哉

 

    真廉兄:收到翻譯公司的來信,天成翻譯公司才知道釋教現代禪李元松師長教師於03年12月10日 死。回想由現代禪創辦的中國佛教論壇,在截至運作之前,曾有現代禪門生在論壇上留言,說起李師長教師要入院查抄腫瘤,我當時回應說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裏不由 生起一絲絲的憂愁,但隨後就沒有人再就此話題談下去了。中國佛教論壇停辦以後,現代禪的總網站依然如常運作,但過了一段時候,總網站的版面改了,不再發佈 消息,只供讀者瀏覽已有的內容罷了,厥後就連整個總網站也撤銷了翻譯這是否可反應李師長教師的病情和現代禪的改變呢?在11月下旬,有一天,天成翻譯公司一醒覺來,倏忽有一種微微的憂郁擦過心頭,我當即打了一封電郵給現代禪,除略為表達我的憂郁外,還問及他們的現狀翻譯不久,天成翻譯公司收到以下的答複:

紀念一名真修行者-- 舞自在

        20031210日下晝,「現代禪」教團的開創人李元松居士以世壽四十七歲,於弟子眾等之唸佛聲中,安詳示寂。李 元松居士生於1957年5月24日,台北石碇人翻譯自軍中退伍後,專攻中觀哲學,工作之餘,逐日打坐。1989年4月,因學禪同志日益增多,遂創建現代禪 教團。2001年歸依於印順導師座下,法名慧誠。資料上指出,「現代禪」是為解決台灣釋教成長上 「義學不興」、「修證不明」、「違逆時期之機」等內涵危機而構成的。李 元松居士提出的現代禪法,以緣起空義為焦點,昭示涅槃體驗的本色內 涵,並提出「現代禪十三道次序遞次」,安立從自我實現、人格成熟、禪定擺脫到圓成菩薩道的具體步調。「現代禪」主張:在初學的根本階段,應隨順現代精力,肯定 感情與慾望、懷抱科學理性的精力和人性主義的價值;在修證方面,「現代禪」認為佛教的涅槃體驗不是遙不可及的境界,透過如法的修行及明眼善知識的指導,人 人都可以現觀緣起,改變懊惱業習,體證涅槃的自在清涼翻譯如許明白的禪補綴論,固然一會兒就吸引了許多人到場同修的行列,但是卻也引發很多爭辯翻譯現代禪」主張不墨守襲自印度的古老戒律,對七情六慾持一定的立場,主張證果不難、僧俗同等,這與傳統佛教的守舊觀念大 相逕庭。「現代禪」在草創之初就曾幾度針對釋教的底子教義及戒律等方面的問題與佛教同志進行過劇烈的爭持。

     最為人所爭議的是,李元松居士自稱得證四果大羅漢,初期開禪修班講課時也為人印證二果、三果羅漢,此舉引起了佛教界一陣嘩然,質疑之聲不息翻譯  而這一切卻在李元松居士本身生了一場大病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病後李元松居士才覺察「曩昔的工夫利用不上」翻譯是他用懺悔的心向釋教界揭曉一則公然啟事,內容表達曩昔他所謂的「悟道」應只是他本身的「增上慢」,是以至誠懺悔,並至心願生彌陀淨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射中的依靠。」他「為往昔創建的現代禪在部門知見上不純正之一事深感慚愧,特向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十方善知識、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懺悔。」爾後又帶領現代禪教團全部門生皈依淨土宗法師座下,禮請該法師領導現代禪教團,並反覆垂示弟子:「淨土是眾生最後的依歸,要同心專心念經,行有餘力,要宏揚彌陀本願。」  「現代禪」成長至此算是進入了尾聲,而李元松居士的事件卻值得修行人永遠引以為戒鏡翻譯有若幹人像他一樣在修行路上走錯路了還不自知,而又有幾何人能像他這般, 在知道「錯悟」之後還願意公然懺悔,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這證實李元松居士確切是一位真心的修行人。一個 人是不是真心修行,日常平凡常常看不出來,老是要在「異常時刻」才能知道, 例如:生重病的時候。人如果健康身體,在禪坐時常常覺受很殊勝,悟境很 高深,但在生沉痾時,氣會特別很是的虛,身體十分疾苦,妄念會很多,和日常平凡完全紛歧樣,這時候候就是在考驗行者。考驗行者面臨滅亡病苦時,是不是能「同心專心穩定」? 是否「決議往生」?這些都不是談玄論道、佛理高深就可以解決,如果不是真心修行,當下就會退道心,墮入含混傍邊翻譯每位修行者應該不時問本身,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能夠超越病苦死苦,能夠度過存亡 的大海,達到解脫彼岸,這才是真修行者。

 

 

敬啟者:

少说空话多修行一粒尘砂2004-3-13 

 

懺悔前非,德之已極--

    臨終不忘掃蹤跡____

    1 師臨去,同心專心念佛,與師之前所示教法互相呼應,臨行從容,而所以懺悔,恰是淨土法門的精華,又不是果地佛,誰能無過失呢?縱有萬般過失,也敵不外一個悔字 !

2 師臨去,謙卑若水,長短真假早已忘卻,若是一個悔字,能停息某人的瞋意,為何不為呢?

3 師之悔,若能讓教下之人,決定信念倍增,為何不為呢? 可見師之護教之心甚篤,真知師者,應是明得。畢竟貧尼也是從教入禪的,雖月不在指尖,但指是可標月之方向,何不讚指?倚教下之人機緣成熟時,即可悟得心空 及第歸,暫且便利權巧,為何不為?

4.師之悔,若能讓座下弟子,再深研教理,便不致淪為狂禪之流,更況且認可自己蒙昧,也是很如實的啊! 師前後言行一致,真心真語,即使懺悔,也動人肺腑啊!

5 師之悔,讓部份未悟門生也有安心之道可循,故臨終對最放不下之未悟門生,做最慈悲的示導,正與普賢菩薩導歸神仙世界,千篇一律,有疑師法之者,正可托受此 千經葛論所導歸之極樂____淨土秘訣。師還禮請淨宗長老駐錫中觀書院,其意明極是希望歸入正統釋教之一宗,並且未悟門生也有道場可請益。

6 致於悟道見堅實者,知師所懺是法相部分,非關法性,是真的器械,怎麼疑都疑不起來,一任諸方偏頗,只是又上了一課,「末後牢關,盡掃蹤跡」

7 如有悟見不堅實之者,聞師之悔,複興疑情,也是功德,蓋因其悟,是師之示,恐其教理基礎不敷,只要再多參研,必有一朝,會再打破疑情,那時即使師再現身, 亦不被師之舌頭所攪亂。

8 自古佛法,非道能弘人,是人能弘道,所留之道,若是弘法的人,不克不及完全体悟,生怕斷章取義,徒令初學之人,倍增利誘,故施以鼎力,反正全坎,想師之意,是 要得法門生,不要落入其法之框框,獨步獨行,全力闡揚禪師本質,,想知師心者,必知知師心也。

 

 

李元松教員2003年〈公然啟事〉的解讀-溫金柯

【李元松向釋教界公開懺悔啟事】
   凡夫天成翻譯公司由於生了一場病,九月下旬方覺過去的工夫利用不上,
從而生起疑情:曩昔所謂的「悟道」應只是本身的增上慢翻譯我為往
昔創立的現代禪在部門知見上不純粹之一事深感忸捏,特向諸佛菩
薩、護法龍天、十方善知識、善須眉、善女人至誠懺悔。
   我今赤心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命
中的依托。南無阿彌陀佛 --李元松 稽首2003年10月16日
吊唁佛教現代禪李元松先生
 
﹝以下是天成翻譯公司回覆友人的一封信,藉以表達我對李元松師長教師的吊唁翻譯﹞伍棟英

 

    回憶自1994年 我閱讀了李元松先生的著作後,就最先與現代禪結緣。我曾寫信向李師長教師就教梵學問題,除了得到李師長教師口述、門生筆錄的回覆外,還收到李師長教師送贈的一些錄音聲 帶,厥後與現代禪的幾位道兄道姊偶爾有手劄往來,並以「雲水」一位介入中國釋教論壇的會商翻譯在與現代禪接觸的過程當中,天成翻譯公司感受到現代禪剛健明快和重情重義的 禪風,並且獲益良多翻譯記得李先生在回信中說起,接待我造訪現代禪。我曾想,退休以後,如有緣到現代禪的象山修行社區跟李師長教師進修及修行,那就行了。啊!世 事無常,因緣難料!一切如夢幻泡影,我心中不禁生起一種淡淡的哀傷。    祝安然祥瑞

 

       

 

近代禪宗祖道秋晚,緇門人才寥落,自宗匠虛雲老和尚、來果禪師,以致比來之廣欽老僧人圓寂後,真實悟道而又具公信力的禪師 (即為禪門內部及諸方所認同敬重,推為眼目首腦者),幾近道不出一兩個來,致令群龍無首,抉辨邪正乏人。有白衣大德乘時崛起,自稱開悟,開宗立派,收徒領 眾, 儼然有接續祖燈之勢,他們又喜作呵佛罵祖、驚世駭俗之言,絕不客氣地評擊古今顯密緇素盛德高僧,此中最有名氣和實力者,當以臺灣李元松所開辦的現代禪,和 蕭平實所領導的正覺同修會為最。由於李某、蕭某口舌招怨,故其集體多為顯密佛門生所排斥,被判為附佛外道,不與來往,不予理會。以下是現代禪導師李元松向 佛教界公然懺悔的一則啟事,請列位看看:

註:[1].《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課程》,第4課(下),2003年6月9日,第21頁翻譯[2].《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課程》,第7課(2),2003年6月11日,第33頁。

 

    看了覆函,我覺得此中的措詞用字跟過去的現代禪有點分歧,更為轉向淨土信仰。直至看了兄的來信,引述《弘誓雙月刊12月號》的一些文字,此中提及李元松師長教師曾於十月十六日向佛教界發公然函一事,我隨即在網上搜查,當閱畢公然函後,就更明確現代禪為何有此轉向了。公然函原文如下: 

   安然吉祥!這是由現代禪文教基金會主動回信系統發出的郵件。旁邊的來函,敝基金會已收到了,感謝!我們只是佛門初學,由於深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至 心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因此對於教界學界善知識之來函,無力逐一敬覆翻譯乞請旁邊見諒,不堪感懷! 謹此敬祝 吉利如意   南無阿彌陀佛    ---現代禪文教基金會敬上

       (略)           

綜 合上面可知,劉東亮及杜大威同墮淨慧法師所教授的離念靈知意識心情界中,恰是佛所指斥的常見邪見的外道見。也正因為劉、 杜二人今天的所墮,正與現代禪李元松居士(念經人)公然懺悔以前的落處完全一樣,因此應該效法李元松居士一樣,作個有慚有愧之人翻譯若是明知是離念靈貼心正 是意識,卻堅持不肯悔改,當然就是無慚無愧的人。何以故?李居士生前錯以離念靈知為真心,於一場病當中,欲以離念靈貼心住於涅槃中而不行得,欲以離念靈知 心抵抗病痛而不成功,即能警覺所悟非真,而有公開懺悔啟事出現,讓執持離念靈知為真心的佛門生們引以為鑒,所以他真是有慚有愧的君子正人。如果杜大威與劉 東亮二人,讀過李先生的公然懺悔文,也從法義辨正中知道離念靈知只是生滅性的意識心,卻不願悔悟,那就是忝顏無恥的人;若是至今依然不知離念靈知就是生滅 性的意識心,那就是智慧幼稚、不勝受教的極愚癡人,不知您二位是哪一類人?從杜大威與劉東亮所已讀過的河北省佛協《禪》月刊中,摘錄出來的李元松先生死前的公然懺悔文全文以下:由於李元松居士錯以離念靈知為真心,故一場大病後,離念靈貼心面臨悶絕等五位境地時,始終使不上力,覺察悶絕等五位中的離念靈貼心必定會中斷而無法現前,況且能面對、能作主?甚至臨終時,欲以離念靈貼心而入涅槃,更不可得;因為入無餘涅槃時,是必需把離念靈知意識心也自我滅除的翻譯因此原因,知道本身所「悟」的離念靈貼心,並非第八識真心,不可能入涅槃,不行能得擺脫,故於舍報前向各大道場廣寄懺悔文,向佛教界公開懺悔。然而李居士知道所悟非真而勇於公然懺悔,恰是禪宗所謂的鐵漢子,惟有具有大勇 氣的人,才能作獲得;更況且懺與悔都是由慚與愧善心所所衍生出來的善行,這都可以證實李元松居士確實真有善根,能失路知返,值得後學及一切大眾隨喜讚歎及 敬佩翻譯

伍棟英敬上2004年1月3日

破斥劉東亮及杜大威不死矯亂言論(二)..慧眼居士,正覺電子報第15期 

 

李元松已於20031210日下戰書,在眾門生念經聲中死,世壽只不過是四十七歲,可謂英年早逝翻譯古德m云:「天成翻譯公司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余示此啟事之意,並不是評論死者,因為往者已矣,而是但願各人引為借鏡,反思一下自己的修證是不是落實!余看完此文,有如下的感傷和檢討:

還有一點請列位反思的,且看李某生前滿腹經論,學問淵博,深切禪定,辯才無礙,自诩開悟證果亦易事罷了,惟其病重時,自知道力不逮,便轉以淨土為歸果,於 此,伶俐的各位都可省悟到一些事理來吧,不用余明言了。

! 恩師祖光之逝太速乎!釋宗修 2004/1/14 

 

 

 

1、 前言   筆者撰寫的〈現代淨土崇奉綱領〉中,關於〈宗師〉的部分,述及:   2003年頭,師自知世緣將盡,再次集眾,大暢本懷,宣講《淨土九課》,提出「現代淨土宗」,扶引門生全 部歸入淨土翻譯其後,又於病中,示現各種便利,為門生定奪躊躇,使之捨棄自力,同心專心念佛。   李老師宣講《淨土九課》的時候,是2003年5到7月。那時,李老師藉SARS疫情風行的人緣,為象山社區的 弟子再次完全地講述他對淨土宗的理解,傳授淨土念經的心要,勸諭門生唯行念佛翻譯據禪音師在《李元松先生記念文集》的記敘,講完課後「上師的身體狀況突然而下(255頁),直至12月10日 往生。師在這一段養病時代中,除持名不輟外,有時以手稿對門生的道業,和教團的成長表達關心和放置。在這一段時間中,在李教員的主導下,現代禪教團作出了 一 些重大的決議計劃,如封閉網站、竣事依《宗門規矩》設立建設的菩薩僧團軌制,改為「彌陀共修會」等等。是以,對於李先生這一段時候手稿的整頓與解讀,對認識李先生 和現代禪教團的發展,具弗成疏忽的主要性。這裡,筆者想要先處置的是個中最引發外界的注重,作出各種解讀,也令現代禪弟子頗生猜疑的,就是李先生在改組 現代禪教團制度的同時,在2003年10 月16日,發了一封〈向釋教界公然懺悔啟事〉,為「現代禪部門知見上不純正」默示懺悔一事。
二、〈啟事〉留下來的首要疑問
  這篇啟事的全文是:凡 夫我由於生了一場病,九月下旬方覺曩昔的工夫利用不上,從而生起疑情:過去所謂的「悟道」應只是本身的 增上慢。我為往昔創建的現代禪在部門知見上不純粹之一事深感忸捏,特向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十方善知識、善須眉、善女人至誠懺悔。天成翻譯公司今赤心發願往生彌陀淨 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射中的依托翻譯南無阿彌陀佛翻譯(以下為簽名及年代日。)   這篇〈公然啟事〉,筆者在2003年12月29日,李老師荼毗之前一日,已寫〈紀念上師──兼述天成翻譯公司對上師往生前二三事的思索〉進行過解析翻譯此中,關於「覺得曩昔的功夫利用不 上」一事,筆者曾說:   我 所理解的,上師的見行之中並沒有「工夫」可用翻譯上師常說本身的見行,譬如:「就如許」、「如斯如斯,這般 這般」、「其實不想斷除妄圖,也無意尋求真理」、「佛法是什麼?早就忘了。人生是什麼?也不知道翻譯生涯只是如此這般地過著,說什麼都是多餘翻譯」只要對現代禪 「當地風光」心法稍有熟悉的人,就可以領會上師「並沒有工夫可用」翻譯久長以來都沒有「工夫」可用的上師,溘然「有工夫可用」,而且「利用不上」,這樣的講法, 對熟習現代禪的人看來,可說是自相矛盾的,是基本不成能發生的事,是以這句話只能是權而非實。   天成翻譯公司想,這個論斷當今看來,依然是有理有據的翻譯除此以外,這篇〈公然啟事〉,還有兩個要點,一是推翻本身的「悟道」,二是指稱「現代禪部份知見上不純粹」。關於「悟道的自我推翻」,不管從李先生早年曾說過的:「即便是阿羅漢也只是信佛所說,自安其心罷了,誰又 能證實什麼?」這一檢討來看,李教員推翻嚴格意義下的「悟道」,其實不足為奇。更何況,由禪轉淨的李教員,無論從為己仍是為人的角度來看,捨 棄禪者的自恃,也是通情達理的。   唯「現代禪部份知見上不純粹」 指的是什麼,李先生在此並沒有明示,對於人們來講,這多是 一個難以斟酌的謎翻譯常人望文生義,可以把這個「部分知見」的局限極大化,注釋為「盡棄曩昔所說的一切」,也就是完全的自我否認。有些人即便不願將它作極 大化的诠釋,但至少它是一個「不特定規模」的指稱。李老師往生後,有門生自行诠釋,認為李教員關於「道基前行」的部分極爲珍貴,且不觸及「勝義諦」,因此 可以保存而無疑。但如許的詮釋,只是本身的卜度,並沒有按照。 3、李老師本身的申明   2005年12月, 李先生的密友、日本愛媛大學邢春風教授第二度到台灣來憑弔李老師。幾位同修在象山社區的運動中間,與邢教授一路憶往翻譯席間,在李老 師往生前,常常陪侍照料李先生的禪音師,忽然提到:李教員曾對她說,〈公然啟事〉中所說的「不純粹的知見」,單指「悟道不難」這一主張而言。那時,所有 在場的同修,都驚訝莫名,紛纭指責:「如許主要的訊息,怎麼到目前才講?」禪音師表示,這是她在〈公開啟事〉揭橥以後兩三天,因同修有疑於此,而扣問禪音 師;禪音師於是就教李教員,而獲得的回答。她默示,之所以沒有特別說, 是「以為大師都知道」。筆者認為,禪音師那時可能已將李教員的答覆,轉告給原先扣問的同修,其責任已了;且其心中對此問題已沒有迷惑,而「以為人人都知 道」,也是合理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一訊息是不增不減地理解李教員的〈公然啟事〉異常主要的環節。以下據此,詳作講解翻譯 4、修行人自求過失的性情    起首是「公然懺悔」此一動作。從世俗的常情來看,任何一個成名的人,揭橥「公開懺悔啟事」這一類的文字,再怎麼說都長短常罕見的。常人有過失,粉飾、 抵賴,惟恐不及,少有自暴其 短、自承有過的翻譯到了要寫〈公然啟事〉,來透露表現懺悔,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就是此中必有重大過失,不能不翻然悔過。不然,何必如斯誇大呢?從這一情況來推 測,人們將李老師所說的「部分知見上不純粹」的內容,作「全槃顛覆式」的理解,也是合理的。可是,李教員的性情恰好不是這樣。李先生曾自號是修行道上的 「拼命三郎」、「獨孤求敗」。簡單的說,就是不管在面對本身或他人時,都在努力地了解自 己的盲點之地點,而改正、超克它。李老師曾說:   所謂「菩提薩埵」就是不斷尋覓自我盲點,其實不斷超越盲點的修行人翻譯簡單地說,就是「尋覓自天成翻譯公司盲點的勇 士」。(語錄.中35-75)   又說:十多年前,我入手下手學佛時,便有一個深固的觀念:他人可以不對,但學道的人,本身必然要對;同時他人的 「大」謬誤,也不會使本身的「小」舛誤變成對。(語錄.中35-81)   又說:修行人要有知非即離的道骨。不克不及為了庇護既得好處,如體面、財帛、地位、閒暇……等,而捨棄昨天發現的正 道翻譯當知道錯了的時候,你就要立地改革,不管你已擁有多少。(語錄.中35-87)   又說:所謂修行之「進境」,逕直言之,只是不休地發現、改良本身的弱點罷了翻譯(語錄.中 35-91)   這些話,說的都是李教員本身的性情與個性。從如許的性情與個性,才能理解李教員的「公然懺悔」的行為,與一般世俗的理解的差異。也就是說,李先生可能 因為發現本身一個,別人看起來「小小的」過失,卻慎重其事「大大的」公然懺悔。
五、1990年的「公然懺悔」的份量
  譬如,李老師1988年12月21日初出釋教(未正式創立現代禪教團)時,接受《新雨月刊》的專訪,此中談到對印順法師的觀點。1990年12月,李 教員將曩昔的訪談錄,輯為《經驗主義的現代禪──李元松居士訪談錄》一書時,在收錄該篇專訪時,出格在個中談到「導師對從定心智慧到無漏慧,他自己談得 少…」的一段文字後,加了案語:   七 十九年蒲月從新讀誦《妙雲集》,深深為以上所講的八十二個字感應忸捏。事實上,導師四十年前在《妙雲 集》中,會商有關修慧及無漏慧的開示,可說俯拾皆是。自己當時的談話,純按照起初對《妙雲集》的印象,乃至有以上八十二個字的浮淺之語翻譯在此謹先遙領導師 的座處頂禮懺悔,並請讀者諒查這一毛病的訊息翻譯p.37)    李教員在此表達懺悔的,是牽扯到「是多是少」這一類的評述。眾所週知,「多與少」是相對性的、含糊的概念。「十」是少還是多?「百」是少照舊多? 「千」是少照舊多?但李教員不會如許辯白,而是為此公開暗示懺悔翻譯同樣的,「難仍是不難」?也是一個「相對性的、含混的概念」。而李教員第二次重振旗鼓、 慎重其事「公開懺悔」的,也同樣是為了如許一個鴻溝模 糊的概念。筆者認為,李先生往生前的〈公然啟事〉,和1990年《經驗主義的現代禪──李元松居士訪談錄》一書,同樣是為了一個體人可能完全不感覺必要更正的主 張,卻作了一個惹人注視的公開懺悔翻譯主客觀之間的差距,所釀成的曲解,是超乎常人想像的。 6、心境:從「自肯自得」到「自承蒙昧」    筆者說,李先生的〈公然啟事〉提出的內容,其實多是「他人可能完全不感覺必要更正的主張」。之所以這樣說,還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其實類似的內 容,李老師在曩昔已表達過了。起首,從心情上來講,李老師從初創現代禪教團時,「獨坐大雄峰」、「一肩擔荷祖師禪」的禪者氣概,到1992年3月寫〈皈依彌陀〉,表述其心情的由禪 轉入淨土時,其表情上的意趣,與這篇〈公然啟事〉是相通的,那就是從「自許為『契佛心印』的悟道者」改變為「自承無知、渺小的皈依者」翻譯〈皈依彌陀〉是這樣寫的:   天成翻譯公司不知道古代的禪師為什麼要皈依淨土,只感覺這是十分天然的事。   一般說來,佛教是以自為光,禪更是自力──甚 至是絕對自力的秘訣;可是在我看來這只是依文解義或是以初學為對象的說法罷了。固然「依他力解脫」,或 者「依佛的誓願往生」,自己並沒有資曆為此作註解,也不認為如許的講法能夠知足人們的好奇心,令人抛卻疑慮。不外說來很奇怪,或者說是可笑吧,修禪、談禪 十幾年的我,居然從心裏喜好它!   照樣由他人告知我的,說我根本不伶俐,的確就像爛大好人。我到底有知還是蒙昧?應該有吧,否則怎麼有法子創建現代禪?可是另外一方面天成翻譯公司知道本身其實蒙昧。    最近有人問:「人生何去何從?」我誠懇的回答:我也不知道。顛末追問以後,天成翻譯公司的注釋是:我怎麼有資格取代人們選擇真谛呢?我哪裡有能力為人們回覆這個 問題呢?天成翻譯公司感覺並非「沒有眾生可度」,而是本身基本沒有能力度眾生,知道佛法的人材有能力度眾生吧!可是佛法是什麼呢?   面臨人類的共業,細微無知的我,很歡樂的皈依彌陀。1993:75-76)   否認自己「知道佛法」,說自己「其實蒙昧」、「底子沒有能力度眾生」,這哪裡是「自肯自得」的禪師氣勢?假如從這裡所表述的心情來看,李老師在〈皈依 彌陀〉一文所否認的,比〈公開啟事〉所舉的「悟道」和「部份知見不純」還要多很多翻譯 7、知見與意欲:「悟道不難」的兩重意義   其次,再從內容上來看。關於「悟道不難」這一知見,天成翻譯公司們可以檢視李先生自創建現代禪以來的講法,來探討其實質的內容翻譯《現代禪雜誌》第2期(1990年1月1日),李教員說:   我們之所以不避忌提出證果的事出來談,也有對現今的佛教提出規戒的意圖翻譯……我們為了對治人們這類妄自菲 薄的自卑感,對治這類積非成是的觀念,本身沒有道心,卻說現在是末法。我寧願拋開本身的斯文,無懼他人小看的目光,倡言:「透過准確的方法、合法的勉力, 人人皆能一如佛在世時的佛門生,現證涅槃擺脫之樂。」   從這裡來看,李先生關於悟道證果的「知見」,首要強調的是它的可能性:「透過准確的方法、正當的盡力,人 人皆能一如佛活著時的佛門生,現證涅槃擺脫之樂翻譯」換言之,所謂「悟道不難」,並非「悟道很輕易」,而是「悟道不是弗成能」之意翻譯   1992年3月1日出刊的《現代禪雜誌》第27期,有一篇綱領式的《釋教現代禪十項對峙》,個中第五條是:   證果雖難,但非弗成能。只要有心,並從果地見起修,人人都可能在有生之年,現觀緣起,現證涅槃翻譯釋教徒不 應自卑,也毋須頹廢。   這裡的用語是「證果雖難」, 可是意思仍然是表達了「悟道證果不是不可能」之意翻譯值得留意的是,李先生雖表達同樣的意思,但他用的不是「證果不難」,而是「證果雖難」翻譯前面說過,因為 「難」與「不難」是「相對性的、含糊的」概念, 所以有時如許說,有時那樣說,其「知見」並沒有不同,亦即一樣都是「悟道是可能的」。1998年,李教員在答覆受中心研究院委託,從事專案研究現代禪教團的學者、台大哲學系教授楊惠南的提問時,又談到對此問題的看法:   天成翻譯公司過去修行弘法的十年,天成翻譯公司覺得我有兩個最大的性情弱點,第一是量人過寬,總覺得人的可塑性是無窮的;第 二是我以為我能成立清淨的聖者集體菩薩僧團,從而改造舊教,重振唐宋禪風。其實,整部現代禪的成長史,就仿佛是我由對人道的過度樂觀和自不量力的佛教任務 感,一步步奮鬥、一次次憬醒的成長歷史!   天成翻譯公司曾授記多位同修已得或當得初果、二果、三果,而這些最後證明都是無效的──然則其時我之所以「因中說果」,天成翻譯公司坦言絕非明知不成而說。換句話說,我是 真的認為悟道斷三結是不難的,是這些同修都非常有潛力在短時間間修得證得的──即便今天我仍是如許的認為:悟道斷三結是不難的。   另外,我之所以因中說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對治那時釋教界瀰漫著一股「今生唯能念經,靠自力修行擺脫是不行能」的消極說法翻譯關於這點,天成翻譯公司相信 仔細的史家是可以調閱史料,重新檢證的翻譯(《禪的傳習》p.244-245)在這裡,一方面李老師以「過度樂觀」和「自不量力」自責,另一方面,卻並沒有放棄其「樂觀」,乃至指出「即 使今天我還是這樣的認為:悟道斷三結是不難的。」 從這一段申明,我們看到李先生所謂的「悟道不難」的「知見」,其實仍然是「並不是弗成能」之 意。除此以外,李先生在這裡還提到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也就是關鍵在於:李老師到那時刻,其主觀意欲上,都沒有抛卻指點門生悟道的可能性,和使命感翻譯檢視 李教員前後十年的這些話,可以看到,李先生對於「悟道證果是可能的」這一知見是一貫的。並且直到2003年6月,李先生在講《淨土宗九堂課》第5 課時,他說:   這一次SARS讓上師蠻大的改變,讓上師感到不能把重點放在教翻譯公司們要悟道擺脫。對某些人來講,悟道擺脫是 純真,但對絕大部份人是不輕易的。p.22)   從這一段話來看,在「知見」方面,李先生依然認為「悟道證果是可能的」,只是在主觀的「意欲」上,感覺「不克不及把重點放在教你們要悟道解脫」而 已。 8、〈公開啟事〉簡直解   從這些話一貫看下來,李老師在〈公然啟事〉所說的:「我為往昔創立的現代禪在部分知見上不純正之一事深感 忸捏」, 如果獨一指涉的是「悟道不難」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李教員真的是「言重」了。他終究表達的只是「我的主觀意欲改變了」。因為無 論李老師指導門生悟道證果的「主觀意欲」如何,李老師明顯無意顛覆「悟道證果是可能」的「知見」,因為這是不必回嘴的「釋教平常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李 教員這篇〈公然啟事〉只能是「方便說」,其目標首要仍是為了慎重的宣示現代禪教團轉入淨土宗的決心與意欲。除此以外,在「知見」方 面,並無本色上可以忸捏懺悔的內容翻譯 9、可有可無的「悟道難不難」   從個己的崇奉型態來講,李教員自1992年3月寫〈皈依彌陀〉時,就有決議性的改變。這距離他頒發〈公然啟事〉已有超過十年的時候。從禪者來說,「悟 道的可能性」是一個必定的信念,可是從淨土崇奉者的心態來講,今生悟道證果已退居次要的地位。李老師在2003年6月講《淨土宗九堂課》第4課時說:   (無論有沒有涅槃體驗,)往生,大家都一樣,不同只是此刻的安心、談玄說妙的凹凸,但這些都是次要的。人生 很短,諸行無常,不論是康樂或憂苦,人生很快就過去了翻譯首要是存亡大事,人能不克不及往生。生的時辰,隨份隨力做一個歡愉、聰明、有品的人──但重要是同心專心皈 依佛、同心專心念經。[1]   在如許的認知之下,自己的悟道是否是「增上慢」,以及關於「悟道難不難」的知見,都已是屬於次要的事。在如許的情況下,李老師把這兩件事提出來,鄭 重其事的「特向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十方善常識、善須眉、善女人至誠懺悔。」其恪慎的立場,與1990 年12月為了82字的錯誤,公然默示「遙領導師的座處頂禮懺悔,並請讀者諒查這一錯誤的訊息。」一樣, 並且其所犯錯誤的水平,也一樣同屬於枝末的、次要的翻譯 十、〈公開啟事〉的破與立    李教員〈公然啟事〉的結語是:「我今至心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天成翻譯公司生射中的依托翻譯」這是李老師在「破」往昔的禪者的同時,要表達的 「立」淨土崇奉的意思。特別是當李老師已講完《淨土宗九堂課》,傳播鼓吹:「最高口訣已經普傳。念經是最普門,也是最老辣的」以後,和表示:   北宋.雪竇禪師將臨終時,門人敦請禪師留下遺偈。禪師卻道:「天成翻譯公司平生就是話太多了!」在《敘文集》 〈序〉,上師說:「假如我不在時,你們也能夠將我所有的著作(含未出書的文集)一把火燒了翻譯」上師今天增補說,只要留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2]   以後,李老師對於本身平生探討佛法,教訓弟子的終究結論,就是提出「現代淨土宗」,唯行念經。李老師是在如許的前提之下,揭曉其〈公然懺悔啟事〉的。因此,這一篇〈啟事〉,不是李先生對於本身平生修行與弘法的全槃否定,而是對於本身平生修行與 弘法的完全交代。                                                                                        --2007年5月1日寫於台北象山之麓

不管飽讀多少經籍,不管具有幾多信眾,不管是否著作等身,無論建立多少功績……當生命走向尾聲時,常常才發現,這些都不能幫忙自己自在的了脫死活,到此才感受到本身的無助和困頓……當今的佛子不重行持解脫,卻喜度人利他,行菩薩道。前人說:若不說法式眾生,始終不克不及報佛恩翻譯可是法師說法式眾生,忘卻自己死活事。不是嗎?當天成翻譯公司們太急於或太熱中於入俗利生,投入舉辦各種世間舉動時,往往便會逐步恍惚了本身行事的念頭,會忘卻了我們本身所最需要解決的工作。於此不由又懷念起了廣欽老僧人……想起廣公平生的行儀,和臨終時的灑脫無礙。

在 日常平凡,本身所修證的水平或許有時還覺得有些許受用,但當趕上惡緣逆境時(譬如利害的疾病),工夫還用得上嗎?古德說:「靜中工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動中 功夫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臨頭,又只有一分。」若不把工夫在日常平凡用好,達到定慧等持,道力具足之地,當面臨真正的生死大事 時,那邊可以或許當家作主,來去安閑?李元松臨終所作的懺悔,值得各位沉思。

       
 

    兄問我對於現代禪日後的發展有何觀念,我認為現代禪的眾多門生會遵照教員臨終時的教育,進一步修習淨土法門翻譯至於教團可否再興盛和為佛教作出進獻,那就要看眾弟子的修行成就了翻譯

    讀 了這則啟事,我除恭敬李元松先生的為人外,更感覺這是李師長教師對現代禪門生以至全部佛教界的最後進獻!一位二十多年來在釋教修行上不息下工夫的修行者,並 已創建了一個高水準的釋教修行團體,於臨終之時憑據本身切身的體驗,以摯誠的態度剖明「過去的工夫使用不上」、「惟有『南無阿彌陀佛』是天成翻譯公司生射中的依 靠」,這些話就深具意義了!天成翻譯公司曾聽聞我的先生李天命先生說起,歐陽竟無師長教師在臨終時亦說過類似的話。兩位佛門人物皆如此說,這對於佛教的修行者而言,應有很多的啟示吧!最少也不成以不沉思!



本文引用自: http://blog.youthwant.com.tw/fk1955/hc1151/391/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ksuh252k 的頭像
    ericksuh252k

    ericksuh252k@outlook.com

    ericksuh252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